文化北京
北京有座恭王府,展現了當代新中國的文化主旋律,一句話,就是奪回尊嚴的歷史。在導覽員精彩的解說裡,歷史故事躍然紙上,有了生命力,一方面尊崇中國的現代化,另一方面批評和珅的貪及對王權的僭越,體現了史學家是中國的法官之說,甚具特色。從策展的角度來看,恭王府絕對是北京第一,展現了中國人的軟實力,我在這裡找到唯一一張令人滿意的古地圖。其中芳園築向帝城西的展廳考究了紅樓夢大觀園的可能原址,遊客在其中彷彿經歷了一場時空旅行,身歷其境的感覺很是夢幻啊! 不過北京的胡同才是最棒的,2016年仍能看到很多住宅小區隱身在老是屋瓦和有柵欄及磚牆的建築裡。雖然已不復見居民與宅院的共同記憶,卻還能在門口、窗邊和庭院瞥見他們生活的痕跡。尋常人家的蒸煮炒炸,滷煮火燒的辛香醬油味,滿足了我想像中的人民北京。其中,在阜城門內的魯迅故居堪稱典範。雖然它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但魯迅的作品遠不是洗腦或歌功頌德所能概括的。故居裡的擺設據云是完全按照當年,他用過的杯子還擱在窄仄的臥室桌上。小小的中庭給家人爭取到了一方藍藍的天空,在民國的那個時代,他呼吸到的也許是更清新的空氣吧! 魯迅故居裡的貓 然而新中國的崛起使得胡同拆了又拆,南鑼鼓巷捷運開站了之後,他就淪落為一條商店街,若不是上癮劇組曾在東棉花胡同拍過宣傳照,否則我不會造訪第二次。滿街的台灣大雞排,新西蘭乳酪餅,同樣的明信片在每家店內複製,雖然美麗多樣化,卻少了迷人的故事。 真正的故事是沒有公式的,只有真實的感受方能分享。我終於在高度一致性的北京聽見了唯一的雜音。當宋冬野的安和橋北專輯出現在我眼前時,腦海立刻響起憂鬱感性的大提琴。實體專輯雖然有點老土,但冒著撥放器停產的風險,我還是要擁有它。宋冬野以誠懇的文字記錄了北京的這個郊區,並唱出北京年輕人獨特的中國式的青春。專輯裡的情感是台灣人無法創作的,「鼓樓」、「六扇門」、「黨中央」、「蘭州」等等,飽滿的情緒是近五年來我聽過最棒的專輯。 北京是一個外來人口聚集的大都市,外國人少些,各地中國人則絡繹不絕。北漂的人們並不是雨露均霑的分享經濟的果實,公共廁所的存在彌補了經濟階級的矛盾。但是當我手上打翻星巴克要洗手時,才知道公廁裡沒有洗手台,小便斗只是一條溝,大便斗沒有門,僅用鐵欄杆隔開。初闖進時驚見全身赤裸的男子蹲在茅坑上,無所謂的空洞眼神望著尷尬的我,彷彿叫我把衣服